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基础信息公开 / 规划计划 / 发展规划

拉萨市“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0-01-15 11:25
来源:市科技局
访问量:
【打印文本】
分享到:

目录

序言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1、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2、创新水平再创新高

3、科技资源加速汇聚

4、创新环境显著改善

5、科技合作力度加大

(二)“十三五”科技发展面临形势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科技创新提供重要支撑

2、建设“两屏四地”需要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3、拉萨引领全区发展需要科技创新发挥引擎作用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总体思路

(三)主要原则

(四)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三大创新载体

1、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建设拉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3、打造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

(二)打造九大创新平台

1、筹建青藏绿色饮品大学科技园

2、创建国家级拉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3、建设国家级拉萨孵化器

4、建设拉萨市高原生物研究所

5、建设净土健康产业产品检测中心

6、建设拉萨市科技创新驿站

8、建设拉萨市科技文献中心

9、建设拉萨科技馆

(三)重点领域科技攻关

1、科技支撑产业创新

2、科技支撑生态文明

3、科技支撑民生发展

4、科技支撑文化发展

四、重点工程

(一)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1、培大育强行业龙头企业

2、培精培优高新技术企业

3、扶持壮大科技型小微企业

(二)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工程

1、引进高端科技人才

2、集聚创业人才团队

3、培养职业技能人才

(三)产业价值链提升工程

1、培育新兴产业

2、提升优势传统特色产业

3、加快完善配套产业

(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1、构建公共技术服务体系

2、加强成果转移转化服务

3、强化创新创业服务

4、促进科技金融服务

(五)生态拉萨科技支撑工程

1、建设生态屏障

2、发展绿色经济

3、加强环境保护

(六)科技与文化融合工程

1、加强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和开发利用

2、打造藏文化创意产业

3、培育数字文化旅游新业态

五、空间布局

(一)总体布局

(二)产业布局

1、特色产业核心区

2、旅游发展环线

3、特色产业园

4、特色农牧产业片区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

(二)加大资金支持,拓宽投入渠道

(三)深化体制改革,破除机制障碍

(四)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奖励力度

(五)创新援藏机制,促进协同创新

(六)加强科技普及,营造创新氛围

序言

“十三五”时期是西藏承前启后、加快发展、谋划跨越,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攻坚时期,也是拉萨市加快创新发展、实现跨越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依据《西藏自治区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和《拉萨市“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实际,编制本纲要。本纲要是拉萨市未来五年科技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文件,是全市科技发展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十二五”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十二五”以来,在党中央的关怀、自治区和对口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在拉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科技工作贯彻科技兴藏战略,坚持“引创结合、重点突破、夯实基础、支撑发展”指导方针,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科技发展成效显著。截至2015年底,科技对全市经济和农牧业发展贡献率分别达42%和48%,科技为拉萨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1、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全市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升级取得明显成效。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376.73亿元,是2010年的2.1倍,年均增长12.3%,占全自治区的36.6%;财政收入达110.75亿元,是2010年的6.3倍,年均增长44.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2.42亿元,是2010年的5.5倍,年均增长40.6%。“十二五”以来,拉萨着力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三次产业比重由5.1∶31.2∶63.7调整为3.3∶38.2∶58.5。工业经济综合实力进一步壮大,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20家,201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15.78亿元、增加值43.82亿元、税收9.21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8倍、2.2倍、3.7倍。园区发展政策措施和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拉萨高新区、中国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和达孜、曲水、堆龙工业园不断发展壮大,园区经济大幅增长,2015年实现园区工业总产值45.29亿元、增加值18.63亿元、税收4.52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4.5倍、4.2倍、6.3倍,年均增长35.2%、33.1%、40.4%。着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2015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179.0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4.93亿元,年均增长23.32%、29.76%。

2、创新水平再创新高

全市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成果产出快速增长,科技支撑发展作用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位列全国前十;高新技术产业化效益持续提升,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率分列全国第二、第三,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位列全国第十二。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整合市内外科技资源,重点在净土健康产业、农牧业先进生产技术、特色资源开发、新能源、文化及环保科技等方面组织实施研究开发、技术集成、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示范推广科技项目296项,投入科技资金1.53亿元,共取得科技成果30项,其中28项科技成果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励。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依托,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相结合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初步构建。

3、科技资源加速汇聚

“十二五”以来,依托区域发展的特色和优势,人才、资金、平台载体等科技资源加速汇聚,集聚了全区80%的普通高校和大部分的科研机构,通过与江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内地知名高校院所的合作,柔性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人才。西藏大学、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西藏自治区藏医学院、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科技人员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开展产学研合作,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新时期人才工作的意见》,通过与江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内地知名高校院所的合作,引进634名急需紧缺人才、45名拥有国家发明专利人才,设立全区首个院士工作室、人才管理改革实验区。选聘自治区和拉萨市科技特派员659人,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日见成效。出台“双创”支持政策92项,减免税收1.13亿元,成立全区首个众创空间、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成功入围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创新载体平台加快建设,拥有8家众创空间、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个国家级省部共建实验室,16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8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市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企业研发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西藏(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被认定为国家级孵化器。科技经费投入稳步增长,市级投入科技经费1.53亿元,知识产权拥有量超过600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2%,对农牧业贡献率达48%,科技成果转化率达30%,万元GDP能耗下降12%,成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设试点。

4、创新环境显著改善

“十二五”期间,全市逐步完善科技政策法规体系、深入开展科普活动,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创新环境显著改善,科技创新软实力明显增强。鼓励科技创新创业,先后出台《拉萨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拉萨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拉萨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强化科技考核与评价,八县(区)顺利通过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审核,城关区、曲水县、堆龙德庆区、达孜、当雄五县(区)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加大科普工作力度,组织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科普活动,接受科普教育的公民达27.9万人(次),全市科学知识普及率提高到89%,全民科学素养率 达到6%以上。

5、科技合作力度加大

自治区和相关省(区、市)、部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西藏的政策方针,援藏力度持续加大。“十二五”以来,作为首府城市,拉萨积极做好受援工作,充分利用援藏成果的溢出和示范效应,援藏工作已融入拉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格局。兄弟省市、部委从人才、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大力开展援藏工作,仅北京、江苏两地就先后选派4名援藏干部参与援藏建设,为当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援藏项目类型从最初的基建类项目,逐步形成基建类、人才培训及智力援藏类、规划编制及产业扶持类相结合的项目体系;“十二五”期间,北京、江苏两省市投入资金30.4亿元,共安排191个援藏项目,援助力度再创新高;技术上重点围绕农牧业、藏药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联合区外科研力量开展科技攻关,同时,通过组织培训、实践教学等形式,培养本地专技人员,推进卫生技术、农牧技术援助等工作。

(二) “十三五”科技发展面临形势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科技创新提供重要支撑

“十三五”是我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新形势、新变化,抓住机遇、深化改革、开拓进取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市承前启后、加快发展、谋划跨越,到2020年与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攻坚时期。放眼全球,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然兴起,主要发达国家都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出台了一系列创新战略和行动计划,加强在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领域的布局,以期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兴藏”战略,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依靠科技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民生改善,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提供支撑。

2、建设“两屏四地”需要科技创新提供有力保障

中央对我区明确提出“两屏四地”建设,即建设国家安全屏障、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更是建设“两屏四地”的前沿阵地。“十三五”时期,拉萨市的发展必须坚持稳定发展、特色发展、绿色发展的道路,牢固树立国家安全、生态安全的意识,充分发挥科技在安全保障和生态治理的重要作用;加快科技与文化、旅游的结合,充分发挥科技在民族特色文化保护中的重要力量,加快信息技术在旅游业的应用,推动西藏旅游业向高端化攀升。积极发展拉萨特色产业,大幅提高净土健康产业科技创新水平,推动拉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3、拉萨引领全区发展需要科技创新发挥引擎作用

作为西藏自治区首府城市,拉萨经济社会发展始终走在全区前列,但与国内其他首府城市相比,发展仍相对滞后。拉萨的科技创新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创新资源相对不足,全社会科技投入总量偏低,实用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严重不足;产业具有明显资源导向,科技创新含量不高。面对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拉萨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注重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促进作用,稳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努力成为西藏自治区科学发展、和谐稳定、民生改善、民族团结、生态良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突出首府城市首位度作用,努力探索西藏自治区发展的新模式,积极发挥辐射带动、引领示范作用。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建设“国家安全屏障、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定位,深入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实施“六大发展战略”,提升拉萨首府城市的创新引领作用,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生态文明、民生改善、社会稳定、精准扶贫的重要支撑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总体思路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将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坚持将拉萨发展实际与内地先进经验相结合,通过建设重要载体、打造重点平台、引培高端人才、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健全拉萨区域创新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科技攻关与技术突破,坚持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创新、保护生态环境、保障民生幸福、突出文化特色,为拉萨引领全区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三)主要原则

1、特色发展。拉萨科技发展要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产业资源和人文资源,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针对净土健康、高原特色工业、民族特色文化等产业需求,坚持走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特色发展的道路。

2、创新发展。拉萨科技发展要着眼于创新,着眼于引培创新创业人才、构建社会化研发体系、搭建成果产业化平台,推动包容性创新,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3、协同发展。立足拉萨特色和资源优势,深化科技援藏,创新科技发展模式,促进区内外合作交流,完善多主体参与、多团队协作的跨区域协同创新机制,促进区内外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实现合作共赢。

4、绿色发展。拉萨科技发展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准则,重点发挥科技创新在生态安全、环境保护、资源高效节约化利用等方面作用,探索高原地区科技支撑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

4、和谐发展。牢固树立“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重要战略思想,守住和谐稳定底线和安全生产底线,加强科技强警、社会应急管理等方面的科技创新力度,推动科技创新保障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全市科技发展的总体奋斗目标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明显提高,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实现重大突破,取得一批具有高原特色的重大科研成果,基本建立具有拉萨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投入明显增加,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20年,内生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初步建立,把拉萨建成为青藏高原和周边区域重要的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具体目标如下:

——科技综合实力大幅度增强。财政科技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到2.8。全市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占地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2%,创新成果转化率达到3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科技进步对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6%以上。

——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层次大幅提升,产业链不断完善,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0%。净土健康产业实现总产值360亿元。培育中国驰名商标2个以上、西藏名牌产品10个以上。

——农业科技创新再上新台阶。提高自主创新和科技推广能力,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6个、农业科技集成示范园4个以上,每个县建立2-3个科研工作站,农牧民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大幅提升,农机机械化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应用普及率大幅提升,农牧区科技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高。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达0.8%以上,建成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重大研发平台。新增5家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0家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0家左右。知识创新产出大幅度增加,专利产出持续增长,万人年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5件,知识创造、知识应用与知识转移的效率加快。

——科技创新人才大幅增加。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总量达到7万人,每万人劳动力拥有科技研发人员的数量达20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型人才总量比重达20%。着力引进、培养重点产业紧缺创新人才100名。

——创新创业环境大幅改善。形成较完善的具有拉萨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全民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显著提高,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6%。城市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分别达到45%和20%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建设三大创新载体

1、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以柳梧高新区为基础,申报创建拉萨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以净土健康产业为战略性主导产业,同时积极发展绿色食饮品、民族手工业、建筑材料、新能源、物流仓储等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创新聚焦战略,围绕战略性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布局一批研发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引入科技援藏的外部资源,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产业链、创新链等战略层面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推进企业向园区集聚,提高园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高新区内大学科技园、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加速器等各类科技创业园。到2020年,力争高新区内实现工业销售收入30亿元。

2、建设拉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速度建设”为总体指导思路,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机制创新”为指导思想,以“高新、高效、特色、产业化”为基本内容,以“示范、辐射、培训、交流、观光”为基本功能,规划建设八大功能区:高原现代园艺与药用植物栽培区、工厂化种苗繁育工程中心、农畜产品加工示范园、高原畜牧水产良种繁育与高效养殖示范园区、西藏农作物良种繁育与现代种植技术示范区、西藏现代农业展示交流与教育培训基地、招商引资区、休闲娱乐区。围绕现代藏医药业、优势矿产业等拉萨特色优势工业,创建一批特色产业基地。围绕高原特色农牧业、高原绿色食(饮)品业、民族手工业等拉萨特色优势产业,创建一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到2020年,将园区建成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基地、人才培养和技术培训的基地、国际农业合作的平台。

3、打造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

建设一批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和民族传统工艺等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拉萨高原影视城和影视外景拍摄基地,做大做强拉萨净土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西藏慈觉林文化创意投资有限公司,打造拉萨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和藏文化创意产业高地。培育新型文化业态。积极发展文化创意、文博会展、动漫游戏等产业,大力发展数字内容、网络文化、手机电视等新兴产业,支持民族文字出版业、绿色环保印刷业和新型出版业发展。提升文化品牌。打造“净土拉萨、幸福拉萨、美丽拉萨”等文化产业知名品牌,实现《文成公主》藏文化大型史诗剧演出常态化,打造《金城公主》室内历史舞台剧,做好《金城公主传奇》电视剧的摄制、发行工作。

(二)打造九大创新平台

1、筹建青藏绿色饮品大学科技园

筹建“青藏绿色食饮品大学科技园”,突破以一家大学为依托做多个产业的大学科技园传统模式,以绿色食饮品为专业方向,推进拉萨市与区内外多所知名高校与院所合作,构建各有特色的产学研合作体系。

2、创建国家级拉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以拉萨市生产力促进中心为基础,以共建、托管的形式,引进科技项目申报、知识产权代理、技术成果交易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努力为拉萨中小企业提供包括信息、培训、技术咨询、国际国内合作交流等在内的公益性服务,申报建设成为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

3、建设国家级拉萨孵化器

建设国家级“西藏(拉萨)科技孵化器”,完善配套的通讯、网络与办公等方面的公共设施,开展系统的培训和政策、融资、法律及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咨询服务,输送一批孵化器管理人员到内地接受培训,加强孵化器管理水平,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支撑产业,促进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完善科技型企业抚育体系。

4、建设拉萨市高原生物研究所

以现有拉萨市高原生物研究所为基础,以高原生物、高原医药研究为特色,以共建、托管的形式,与区内外医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生产企业等合作,进一步提升拉萨市在高原生物研究方面的创新力,大力推动拉萨高原生物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双向”融合。

5、建设净土健康产业产品检测中心

为促进拉萨市净土健康产业快速发展,筹建高标准的净土健康产业产品检测中心。围绕我市重点发展的高原特色设施园艺产业、藏鸡产业、藏香猪(生猪)产业、食用菌产业、藏药材产业、油用牡丹、玫瑰、郁金香产业、玛卡产业、酿葡萄酒产业,建成集农、畜、工于一体综合性净土健康产业检验检测中心,具备准确定性速测能力、流动检测能力和批量检测能力,全面承担全市及区内其他地区的产品监测工作。

6、建设拉萨市科技创新驿站

依托江苏创新驿站区域站点,联合西藏大学,共建拉萨市众创空间。一方面,引入内地资本、技术、人才,另一方面,推动拉萨本地高校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借鉴内地经验,培育具有拉萨特色的科技金融,促进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定期聘请内地创业导师,开展创新创业培训。制定优惠政策,扶持本地企业家创新创业。

7、建设智慧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融合创新,为市民、企业和城市管理者提供了通畅的双向、多向信息沟通机制和便捷的服务渠道。面向市民,以改善、保障和服务民生为出发点;面向企业,以持续促进经济转型发展,创造优良产业环境,拉动企业创新为目的;面向城市管理者,围绕环境、交通、医疗、教育等,构建城市日常运营以及应急联动指挥响应管理平台。

8、建设拉萨市科技文献中心

加大与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的合作力度,对拉萨分中心进行扩容,扩充、集成科技文献资源,加强专利、工艺、标准、科技报告等文献资源的建设。实现印刷版和电子版、网络版资源互补。开辟利用国际科技文献资源的各种渠道。加强数字图书馆建设力度,逐步建设各类数字化的科技文献资源库。促进拉萨市科技文献网络系统与自治区和国家系统的对接和共享。

9、建设拉萨科技馆

充分发挥科技援藏的力量,高起点规划建设具有区域特色、体现时代特点,融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现代化科技馆。科技馆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科普展厅、临时展厅、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新兴产品展示厅、藏文化数字化展示厅、高科技影院、科技培训教室、学术会议厅等。结合当前新的科学发现及新技术应用,增加临时展览次数,如青蒿素的发现、量子通信、虚拟现实等。建设新兴产品展示厅,让当地青少年及时了解当前一些新兴产业的产品,提高他们的科学兴趣,如三D打印产品、机器人产品、物联网智能家居应用等。建设净土健康产业新产品展示厅,增强当地人民对本地高新技术产业的认识。建设藏文化数字化展示厅,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本地特色藏文化做出一些可视、可体验的产品,加以展示。

(三)重点领域科技攻关

根据拉萨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统筹安排、整体推进拉萨科学和技术发展,按照提升经济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特色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生态、安全屏障能力的发展要求,围绕科技支撑产业创新、生态文明、民生发展、文化发展,对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进行规划和布局,确定净土健康产业、旅游与文化创意、优势矿产、新型建材、新能源、生态环境、公共卫生与社会事业、信息化和智能服务、民族手工业等9个重点领域,58项优先发展主题。

1、科技支撑产业创新

 以建设转型拉萨为目标,实施西藏特点、拉萨实际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技术创新和新型工业化作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技术、产业等层面的创新发展水平,大幅度增强创新能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1)净土健康产业

把握健康产业快速发展机遇,以青藏高原无污染的大气、土地、水源、人文环境为条件,发挥首府城市首位度作用,以科技为支撑聚力发展净土健康产业,率先抢占未来市场制高点,促进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大效益”。

发展思路:以净土环境为依托,以现代科技为引领,以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为突破,以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藏医药、高原特色农牧业和现代生态农牧业为重点,努力培育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净土健康产业,切实把独特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力争把拉萨建设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净土健康产业基地。

----藏医与藏药

①藏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发展

重点开展藏医药文献的抢救、挖掘、整理,特别是对有代表意义的著名藏医经典文献的整理和修订,收集整理藏医药老专家秘方、藏药古方和散落于民间的藏药验方,建立藏医药文献数据库;在文献整理的同时,针对藏药资源混杂,同物异名及同名异物现象严重的现状,组织相关的科技力量对藏药资源进行系统考证,并建立相应的藏药材鉴别标准。

②藏药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重点开展药材资源的调查及动态监测、最大可持续利用、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及相关的政策法规研究,开展珍稀藏药材野生抚育、人工繁育及规范化种植研究,建立藏药材的人工快繁技术体系。

③藏药材标准研究

针对藏药资源混杂、同物异名及同名异物现象严重的现状,选择重要的藏药材,集中力量开展相关标准化研究,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方法,建立相关基本标准或对已有藏药材标准进行修订和提升,通过积累资料和数据,逐步完成藏药材标准体系的构建。

④藏药生产现代化研究

重点开展藏药特殊药用机理和传统藏药配制原理研究,开展藏药成品生产的标准化研究,建立藏药成品标准化体系。借鉴中药以及其他药物理论和生产工艺技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设备,重点开展藏药生产工艺技术改进和传统藏药的剂型改造、传统藏药产品开发、藏药新品种开发与临床试验研究。

——高原特色农牧业

①特色农畜品种选育与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研究

强化生物技术育种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重点开展青稞、油菜、马铃薯、荞麦、牦牛、绒山羊、藏系绵羊等优质高产高效农畜品种的选育、改良和繁育技术研究;利用生物技术,培育综合性状优良、适应高原环境的特色农畜新品种;研发特色作物与畜禽的遗传资源保护技术与规模化、集约化种养殖技术;高原特色经济林木的选育,非木质品森林资源的研究开发。

②农作物与特色园艺作物高效种植技术

重点开发和推广青稞、小麦、油菜、玉米、豌豆等农作物,食用菌、油用牡丹、玛卡、玫瑰、葡萄等经济作物及特色园艺作物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生产技术,开展工厂化设施种养技术、主要经济作物避灾保护栽培技术;建立粮食果蔬等绿色农产品生产试验示范区;构建水稻、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和果蔬、油料等经济作物的标准化绿色生产体系,研究、引进、开发粮食果蔬作物的有机健康栽培和反季节果蔬花卉栽培技术;加强森林定向培育技术和人工速生林丰产栽培技术;开展节约型农业新技术研究。

③优质畜禽、水产养殖技术

引进和选育高产、优质牧草新品种,建立良种牧草种植示范基地,研究开发粗饲料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畜禽、水产标准化和规模化养殖、无公害养殖等技术;重点突破奶牛和牦牛高效养殖关键技术,藏鸡、生猪、半细毛羊、斑头雁规模化养殖技术,名特优水产高效养殖技术、高原冷水养殖技术、以及畜禽水产主要疫病综合防治技术。

④农畜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

研究开发以青稞、牦牛、藏猪、藏鸡等为原料的特色食品;研究青稞、牦牛等产品加工技术、副产品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和生态型储运技术等;开展动植物安全生产与食品安全诊断和保障研究。

⑤绿色食饮品开发与产业化关键技术

重点突破绿色有机农产品产业化关键技术,高品质、标准化绿色食饮品、保健品生产技术,特色农产品深加工转化技术。加强青稞、牦牛、藏猪、藏鸡等高原品种绿色食品及矿泉水、青稞啤酒、青稞白酒和红景天、虫草等保健食饮品精深加工和产业化研究。

⑥重大农林生物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

重点开展主要农作物和果树病虫草害成灾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应用生物和信息技术,建立主要病虫草害、危险性外来生物预警等监测与预警、诊断与检测、快速扑灭与可持续控制等关键技术,引进开发新型安全高效植物源农药和杀虫剂,建立生物农药产业化生产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标准,构建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田间高效安全施用技术体系。

——现代生态农牧业

①农村环境污染控制和综合防治技术

重点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监测及应急处理技术,区域性水污染、农村面源污染、养殖业污染和土壤复合污染治理技术研究与开发,建立主要污染物监测和总量控制技术方法、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体系,引进、研究开发和推广新的污染防治技术,建立环境污染总量控制和综合整治管理体系。

②生物农药与生物肥料新产品、新剂型的研制与开发

重点开展微生物活体农药、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的研制与开发;加强用于增加化肥利用率、改良土壤、增产增效的功能型多菌种生物有机肥的研制。研发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剂及盐碱土壤生物改良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③基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与精准管理技术

重点引进开发适合农田外业环境使用的便携式工业级设施作物田间农事信息快速采集与上报设备;引进研发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设施农业信息采集与信号转换技术。研发便携式设施作物养分、叶绿素、水分等数据快速采集设备及样品标识技术。应用遥感技术和多种信息资源,构建设施作物生长环境监测及诊断系统。

④现代农业精准管理智能化控制技术

重点引进开发设施空间信息的处理及控制技术,实现指挥操作施肥机械和滴灌系统的水肥精准管理;引进开发集成叶片绿色传感器技术,通过打药机械的控制单元实施不同的喷雾强度和喷洒时间的智能化控制;引进开发基于生产技术规程和生育时期栽培管理知识的作物生长发育状态图谱、作物调优栽培历信息管理与辅助决策系统。引进开发基于智能手机的双向在线咨询系统,实现根据手机实时采集信息及栽培措施自动匹配提取。

⑤果蔬物流与贮藏保鲜关键技术研究

重点研发鲜活农产品贮运保鲜、物流冷链配送技术与设备。引进研发在线快速检测、分级、评价和定价技术系统与配套设备,物流信息采集、监测、决策支持系统与配套设备,粮油物流数字平台和电子交易平台技术与设备。研发特色粮油、果蔬贮藏保鲜技术,采后生理病害发病机理及其预警技术,采后生物调控和新型高效节能气调贮藏技术等,制定配套的使用技术规范,减少贮藏损失。

⑥食品溯源与安全生产关键技术

重点开展食品溯源技术研究,研发基于同位素指纹等识别技术的特色农产品中主要危害物全程追溯技术体系。研究大型动物源性食品个体鉴别和产地鉴别、质量溯源技术。加强植物类食品的重金属、农药残留和农畜产品的抗生素、致病菌等生产各环节的污染物检测技术体系和假冒食品识别技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全程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技术与信息化服务保障体系,创新一批标准化生产技术和管理规范,支撑农产品质量安全,加速优质新品种产业化进程。

⑦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技术研究

重点开展农产品质量过程控制技术、农产品质量与安全评价技术、农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设备和降解技术、重大危害生物灾害预警和控制技术、气候变暖的应对技术等研究,全面提升农产品和农业环境的安全水平。

⑧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技术

重点开展土壤信息快速获取及诊断技术、农作物生长与营养状况的无损伤检测技术与信息快速获取技术、精准作业和管理技术、精准农业配套与集成综合技术的研究等。研发与应用温室环境监控系统、植物生长管理系统、产品分级系统、自动收获采摘系统以及果园信息化技术。研发与应用畜禽养殖环境监控系统、饲料自动给喂系统、育种繁育系统、疫病诊断与防控系统、养殖场管理系统、质量追溯系统。研发与应用水质环境监控系统、养殖场管理系统、疾病诊断防控系统。实现畜禽水产养殖集约、高产、高效、优质、健康、生态、安全。

(2)优势矿产

拉萨拥有丰富的铬、铜、硼、锂等矿产资源,金、铅锌、钼、锑、富铁以及矿泉水等矿产具备广阔的勘查前景。受制于落后的勘察、开采、加工技术,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现象较为普遍,难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优化。

发展思路:运用新方法、新技术对矿产勘察资料和科研成果信息进行综合集成与开发,科学部署矿产资源勘察,科学预测优势矿产资源总量和潜在经济价值。建立完善的矿产资源和地质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围绕有色金属、盐湖资源等矿产的开发利用,做好技术攻关,加快技术改造,加大技术的集成、示范和推广,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为建立矿产资源高效、清洁、循环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与示范。

优先主题:

——优势矿产资源综合评估与开发战略研究

开展拉萨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综合评估,分析拉萨矿产资源对于保障自治区矿产资源安全的战略意义,重点研究青藏铁路运行后拉萨与内地矿产资源互补开发的可行性和途径。

——矿产资源高效探采技术

加强引进物探、化探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开展重点成矿带的矿产资源快速定位预测及优选勘查靶区研究和成矿规律的研究。提高岩矿测试分析能力,拓展分析领域。进行优势矿产资源勘查综合评价及其成矿理论研究。推广紧缺矿产资源勘探新技术和多灾源矿床高效安全采矿技术的集成应用。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

开展矿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工业节能和污染控制研究。重点研究和推广低品位与复杂难处理资源高效利用技术,高效尾矿抛尾、尾渣资源化技术,有价元素、有害元素的查定与高效分离提取技术,冶金流程优化和工艺完善技术,有色金属有益共生、伴生矿产综合回收利用技术,高温烟气余热回收技术。

(3)新型建材

推动高原特色和节能型新型建材的研究,不断提升产业化水平,改善拉萨城乡建筑环境,提高城市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

发展思路:紧密结合拉萨气候特点、民风民俗特色和建材资源,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强节能材料、新型环保材料和新型建筑材料的开发。重点突破传统建筑材料挖掘与开发技术、节能环保新型材料和建筑工艺、利用建筑垃圾生产新型建材的技术、有藏民族特色的建筑材料技术,提高科技水平和建材质量,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建材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优先主题:

——新型墙体材料

重点开发高性能水泥和水泥基复合材料生产技术、节能陶瓷煅烧技术、玻璃纤维池窑拉丝技术、无机非金属绿色环保涂料生产技术、新型轻质铝型建材生产技术、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定向加工技术,推广应用矿渣、粉煤灰等各种废弃物回收利用制备绿色环保建材和高性能混凝土等技术。

——绿色节能建筑

研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关键技术,绿色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技术,建筑节能优化设计集成技术,分户供热计量技术等。重点研究开发和推广新型建材与建筑节能综合技术,推广应用外墙外保温隔热成套技术、屋面高效保温隔热防水技术、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

——高原特色建筑材料

围绕拉萨城镇化发展与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需求,挖掘西藏传统建筑材料与工艺,引进、开发适合高海拔、干旱半干旱、高寒缺氧的新型材料和建筑工艺,建设青藏高原气候模拟室,加强高原环境下建筑材料测试水平。

2、科技支撑生态文明

以建设美丽拉萨为目标,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力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建设美丽拉萨提供强有力支撑。

(1)生态与环境

高原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全球气候变暖对高原地区带来了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沙漠化,水土流失,湿地、湖泊与冰川萎缩等负面影响。积极应对生态与环境问题,保护和建设好这方净土,是巩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基础。

发展思路: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优先,重视自然恢复,以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大科技问题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基本出发点,重点发展生态环境监测、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防治、退化生态系统修复重建等方面的技术,加强自主创新与综合集成,形成适用于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技术体系,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优先主题:

——高原环境容量评估与生态屏障建设研究

科学评估西藏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以及对于全国乃至全球的意义,测算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容量,重点开展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作用机制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生态系统保护与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研究脆弱生态系统动态监测、评估、生态区划与区域生态功能定位,探索适用不同生态系统的修复、重建技术和方法;重点开展草地、森林、湿地、湖泊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沿海防护林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方面的技术研究。

——环境污染综合防治

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建立环境污染监测网络和评估体系,重点开展二氧化硫污染综合防治与区域污染总量控制支撑技术、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技术、土壤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防治技术、医疗废物和危险废弃物综合处置技术、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防治技术研究;开展行业对水环境依赖与影响程度以及水环境和流域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建立新型环境管理模式。

——环境空气质量监控与预警

重点开展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与污染源颗粒物化学成分谱分析、臭氧监测与量值溯源、气态污染物监控与综合分析、空气质量监测与预警预报、大气颗粒物监测比对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生态湿地保护技术

重点开展拉鲁湿地等生态系统动态监测与区域生态安全关系研究、湖泊湿地富营养化控制和治理技术、湿地生态系统修复及开发利用研究、湿地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等。开发森林、沙漠、湿地、果园、花卉等一体化的经济文化旅游生态技术体系。

(2)新能源

拉萨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随着能源供求矛盾的日益突出,新能源的研究开发将会成为拉萨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发展思路:实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新能源的联合攻关和产业化研究,加大新能源在广大农牧区的推广利用。大力开展太阳能与风能的互补利用和多元化利用,建立符合拉萨实际、有利于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运行机制,使新能源研究发展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引进,特别是适应高原环境的新能源技术、材料和设备的研发、引进;加速新能源科研成果的转化,组织实施规模化示范和推广,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优先主题:

——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重点开发以油料植物等为原料的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合成气和沼气生产技术,引进开发生物质向液体、气体和固体能源高效转化技术。

——太阳能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与推广

积极开展太阳能光伏技术、太阳能光热技术、风能发电技术的研究以提高新能源的利用率,并实现规模化应用。加强晶硅材料、太阳能电池、光伏平衡部件等领域的联合研发。加强太阳能在城镇建筑、农村牧区中的规模化推广应用。

——风电技术开发与应用

重点加强风电场风速预测技术、发电量预测模型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研究,加强恶劣环境下的光伏发电系统的防范与维护技术研究,加强高原地区风能开发技术、风电并入电网技术的研发和示范。

——生物质能技术开发与应用

重点利用先进生物技术选育高抗、速生、高产的能源林新品种,开展生物质能源高效转化技术及林业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的研究,开展生物质能源高效转化技术及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引进研发与示范。

——复合能源技术开发与推广

研究开发风光互补电站、太阳能—地源热泵、光伏水泵、太阳能—沼气、地热能等复合能源技术,逐步建设具有高原特色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

3、科技支撑民生发展

以建设“幸福拉萨”为目标,加强科技在公共卫生与安全、藏医药等领域的推广与应用,使科技成果能够更好地服务新型城市化建设、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幸福拉萨、和谐社会的顺利实现提供保障。

(1)公共卫生与社会事业

提升人口素质与构建安全生活环境是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拉萨公共卫生与安全研究基础相对薄弱,但社会需求强烈。

发展思路:以强化社会公共卫生与安全建设为中心,重点开展区域性重大疾病防控、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防控和救治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社会公共安全科技的研究,为提高人均寿命预期、维护社会安全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优先主题:

——计划生育与优生优育

重点研发产前诊断技术与遗传疾病预测技术,研究生育力保存及妇幼保健相关技术,推广生殖健康适宜技术等。系统研究出生缺陷与地方环境的关系,建立有效预防、监测、诊断和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新生儿疾病筛查、儿童健康危险因素早期识别和干预技术等。

——区域性重大疾病预防与控制

加强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开展对遗传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急性重症高原病、西藏人群痛风等疾病的综合防治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推动对病毒性肝炎、结核病、人畜共患疾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及检测、诊疗和防控技术的研究。

——突发性公共卫生安全

开展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安全防范和应对机制研究,重点开展对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传染性疾病、环境污染事故、食物中毒、职业卫生安全、群体性医疗事故等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防治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研究各类食品安全防范技术,建立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警、检测、防控、救治技术支撑体系。

——医疗信息平台和远程医疗系统

开展现代化医疗管理体系和远程医疗系统研究,深化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卫生数据库和卫生信息平台研究,强化医院内、医院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信息交换与共享,推动城市辐射农村的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远程会诊服务平台等应用技术研究。

——自然灾害监测预警

引进现代气象监测与预报技术,利用综合信息技术开展雪灾、干旱、洪涝等严重危害农牧民生产与生活的气象灾害发生规律、监测与预报技术的研究。开展泥石流、滑坡、沙害、地震等地质灾害发生规律、空间分布、危害程度与综合预警的关键技术研究。在对主要灾害发生规律与预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基于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的灾害预报、监测、评估、救灾决策等预警与应急系统,全面提高抗灾能力。

——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

重点研究开发矿井瓦斯、突水、动力性灾害预警与防控技术,开发燃烧、爆炸、毒物泄漏等重大工业事故防控与救援技术及相关设备。

——社会公共安全科技

加快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生化安全等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建立一系列完备的网络空间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加强对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的技术支持。针对反恐防暴需求,推广带有敏感元件的无线传感器,实现立体综合检测。推动监控系统,110、120、119“三台合一”等技术应用,加强对社会治安、犯罪、事故的监督与控制,完善拉萨市公共安全技术体系,提高公共安全技术水平。

(2)信息化与智能服务

拉萨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信息化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匹配。智能应用与服务是信息化发展的根本目的,是科技惠及民生的重要路径。

发展思路:坚持以信息化促进智慧城市发展,不断完善“智慧城市”建设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政务信息化、产业信息化、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提高全区信息化整体水平。发展现代服务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综合运用泛在传感网络、遥感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下一代网络、高性能数据处理、信息共享、多媒体技术等共性、基础性技术,实现城市管理智能化、城市物流智能化、城市服务智能化、城市生活智能化等。

优先主题:

——信息化环境建设研究

研究拉萨各类多源信息资源的分类、编码、元数据与数据库集成技术、共享机制;研究建立拉萨信息化的基本框架体系、技术支撑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开展藏文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与标准研究。

——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

重点研究以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拉萨特色信息化关键技术,建立农牧业、藏医药、旅游等特色产业信息化技术应用体系,提高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

——综合决策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研究构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信息系统的框架体系,重点开展拉萨长治久安综合信息、党政决策信息、公共信息和综合科技信息共享系统以及数字拉萨等关键技术研究。

——城市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

重点研究开发城市网络化基础信息共享技术,城市基础数据获取与更新技术,城市多元数据整合与挖掘技术,城市多维建模与模拟技术,城市动态监测与应用关键技术,城市网络信息共享标准规范,城市应急和联动服务关键技术。

——现代服务业科技体系建设

在现代物流、数字媒体、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社区、数字旅游、电子金融服务等领域设立示范工程并加强应用推广,培育一批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建立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引领和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

——智能社区

依托传感芯片、传感网络等多种数字技术,建立面向普通疾病治疗的社区化智能医疗服务系统和面向防火防盗及监护服务的家庭安全系统,实现管理者、服务提供者和住户三方在社区环境中的实时信息交互,营造和谐安全的社区环境。

——智能交通

重点推广交通信号控制技术、道路监控技术、道路诱导技术、停车场管理技术、公交智能调度技术、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技术;推动交通组织管理技术、城市道路组织技术、车辆GPS定位导航技术、自适应交通控制技术、交通综合信息管理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强高速公路快速养护与智能管理技术研究。

——智能物流

建立城市现代物流信息平台,推广RFID、GPS、GIS等自动识别和采集跟踪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通过互联网对物品进行跟踪管理,实现商贸流通各环节的全程控制和管理,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4、科技支撑文化发展

以建设人文拉萨为目标,大力推进文化和科技相互融合,以藏文化为核心,以民族手工业和文化旅游为载体,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延续千古传承的藏文化精髓。

(1)旅游与文化创意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在保护环境和平衡生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拉萨丰富的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与文化紧密结合,以融入更多科技元素的方式丰富旅游项目、提升旅游品质、壮大文化创意产业,夯实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支柱性地位。

发展思路:坚持旅游、文化、科技、生态相结合,加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规划与管理,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大力发展特色文化精品,使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成为发展拉萨、宣传拉萨、开放拉萨、致富百姓的战略支柱产业。

优先主题:

——科技对旅游业发展影响与对策研究

研究科技发展对旅游资源、旅游方式、旅游品质的影响,探索应对措施,重视科技对于自然景观、物质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旅游资源的综合保护和合理开发的支撑研究。

——旅游环境容量评价研究

研究高原特色旅游承载能力与调控策略,从景区、景点层面综合评估典型线路和区域的旅游环境容量,研究交通、接待条件等对旅游环境容量的影响与调控对策。

——数字文化旅游

开展智慧旅游建设与对策研究,推广虚拟现实技术在虚拟会展、在线体验等新业态及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等技术在智慧旅游中集成应用,重点开展旅游信息化、文化科技信息交流平台建设研究。

——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

开展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对策、文化数字遗产技术支撑体系、文化遗产数字化解决方案、民族文化遗产数字化应用研究。重点开展数字图像处理、数字动画制作、多媒体数据库、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内容管理与发布、数字音视频解码、数字遥感与数字航拍、摄影测量及光电扫描等数字化关键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影视制作、演艺展览、藏戏、数字出版、动画动漫、创意设计中的应用与推广。

——藏文化数字化推广研究

加强多渠道、多终端立体覆盖的智慧化的文化宣传推广网络研究,推广文化资源数字化和文化事业网络化技术集成应用,开展网络文化监管体系研究。

(2)民族手工业

西藏民族手工业历史悠久、工艺独特,是藏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我国多元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西藏三大传统产业之一。更好地弘扬藏文化,振兴民族手工业,提升产业竞争力,迫切需要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有力支撑。

发展思路:坚持保护、挖掘、利用和创新相结合,加快传统民族手工业工艺改造和新产品开发,加强氆氇编制技术、藏香深加工技术、藏毯织造工艺、唐卡修复技术等研究,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内涵,依靠科技增强民族手工业的市场竞争力。

优先主题:

——氆氇、藏毯织造技术

推动毛纺、印染、针织等行业的技术改造,针对印染行业自动化程度低、能耗和水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开展研究,加强藏毯产业发展中绒毛分梳、染色等关键技术问题研究。重点支持新型喷染和动物、植物、人工纤维合织等工艺的开发应用。加快引进和推广提、绣、贴、割、剪、印、整等新技术。提高“选—洗—梳—纺—染”产能和工艺水平。推广高效短流程、无水或少水印染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自动控制水平。

——藏香深加工技术

加强藏香制造各环节工艺改造,推动藏香制造前处理、自动包装线、检验检测等设备升级换代研究,重点开展新功效、新香型、新外观藏香产品研究。

——唐卡修复技术

进一步改良优化传统唐卡修复技术,利用数字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研究和恢复破损唐卡图像,丰富唐卡修复方法。重点开展唐卡图像数据库系统、唐卡图像检索系统、唐卡图像分割技术、唐卡图像修复研究,增加唐卡修复科技含量,提升研究和修复水平。

——金属工艺品制作技术

开展藏银、藏铜等金属工艺品设计、制作研究,推动首饰加工工艺质量评价研究。重点在花丝工艺等手工工艺上有改进,在失蜡浇铸工艺、冲压工艺、机链加工工艺等机器加工工艺上有提升,在电镀工艺、包金工艺、錾刻工艺、车花工艺、喷砂工艺等贵金属表面处理工艺上有创新。加强金属工艺制品生产废水处理与安全排放研究。

四、重点工程

(一)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

1、培大育强行业龙头企业

在净土健康、农牧业、绿色食品饮品、新型建材、新能源和矿产品加工等特色资源性领域,选取50家具有相当规模、创新基础较好的龙头企业,给予重点支持。针对行业性差异的不同创新需求,集成政府资源,给予龙头企业个性化的创新服务,在特色产业领域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引领产业发展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建立市场化机制,联合内地高水平研发机构,吸引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的集聚,向产业链的高端延伸。支持龙头企业建设行业重点研发机构,围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展攻关,领衔承担国家和自治区的重大创新项目。

2、培精培优高新技术企业

建立市县联动机制,组织财税、法律、评估、咨询、知识产权等中介机构,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全流程、专业化服务。择优选择特色产业和重点领域内的200家科技型优势企业进行培育,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数力争达100家以上。鼓励财税、法律、评估、咨询、知识产权等中介机构,为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全流程、专业化服务。积极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抵扣、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府采购等激励企业创新的重点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3、扶持壮大科技型小微企业

建立“创业孵化、创新支撑、融资服务”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抚育体系,推动服务内容和运行机制创新,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一批成长期小企业加快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催生一批高科技产业新业态。建立“小微科技型企业服务中心”或“小微科技型企业服务窗口”,不断拓宽创新服务功能,为小微科技型企业提供科技、工商、融资、担保、法律、财税、知识产权、创业辅导、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一条龙政策咨询、行政审批、综合协调等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协同服务。

(二)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工程

1、引进高端科技人才

立足拉萨传统产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的实际创新需求,实施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分层次、有计划重点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运营管理人才等。到2020年,着眼于壮大藏医药、绿色食饮品、民族手工业、建筑材料、新能源等特色支柱产业、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提升社会发展水平,引进20个优秀创新创业团队,100名带着重大项目、带领关键技术、带动新兴学科的海外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500名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拔尖人才。

2、集聚创业人才团队

不断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优化创业环境,加大创业宣传力度,在高新区集聚优秀的“创客”等各类创业人才。一是积极扶持区外求学的西藏籍学生回藏创业。研究制定藏籍学生回藏创业人才的引进和扶持政策,完善高新区在人才培养、激励保障机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吸引在外地求学的西藏籍毕业生回藏创业。二是鼓励本地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鼓励西藏大学、藏医学院等高校在拉萨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三是吸引旅居人才在拉萨创业。通过创业论坛、自媒体、微博、微信等多种形式开展创业宣传,吸引各地科技人员旅居拉萨创业创新。

3、培养职业技能人才

着眼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队伍,以通用性强、技术含量高、社会需求大的职业工种为重点,“十三五”期间资助培养高级技工1000人、技师500人、高级技师50人以上;着眼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战略开拓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依托区内外知名大学,安排250名左右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培训,并组织赴境外进行高端经贸培训,国际经贸洽谈和学习考察活动;着眼于培养一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力军,培训农业龙头企业的经营管理者50名、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200名、农牧民科技特派员,满足农牧区科技发展需要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产业价值链提升工程

1、培育新兴产业

依托拉萨市现有产业和技术基础,充分发挥北京和江苏援藏科研优势和高校资源,紧紧把握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面向国民经济的重大需求,大力培育发展净土健康、新能源、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加快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打造新的支柱产业。依托当地光热气候条件、无污染的空气、土地和水源等优势自然条件以及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重点发展以藏药、高原特色农业、绿色饮品为主的藏域特色产品,将拉萨市建设成为全国净土健康产业发展基地。充分利用高原水能落差大、太阳辐射强、有风天气多,天然气、地热能、可燃冰、生物能等优势,把拉萨打造为我国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以规划和建设“亿千瓦级”清洁能源“西电东送”基地为目标,加快水能开发,太阳能开发,国内风资源较丰富地区的风能开发,全球第一个在中纬度冻土区“可燃冰”开发利用等,把拉萨建设为世界级的清洁能源基地。大力发展信息技术产业,进一步完善通讯网络、大数据平台、“云计算”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吸纳优秀信息技术人才,加大信息技术科研力度,将我市建设成自治区首屈一指的信息产业发展基地。

2、提升优势传统特色产业

坚持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使生态农牧业成为促进和保障拉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重点发展青稞、双低油菜、马铃薯、饲草、枸杞等高原特色农作物,做好优良品种选育、示范、推广和优良畜种的引进、繁育、示范;进一步推进农牧业科技集成创新,加强产品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大力推进设施农业,推广高效设施技术,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依托龙头企业,靠“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形式,建立企业、基地、农户一体化生产、加工的工业化生产体系,实现有机环保化的精深度加工和安全生产加工。

3、加快完善配套产业

围绕服务和配套主导产业,重点抓好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研发和技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行业,加大对龙羊达物流园区物流配送项目的开发、龙头物流企业的扶持、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重点依托等产业配套项目,建设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信息平台。依托柳梧新区的顿珠金融产业园,凭借临近柳梧新区北组团和拉萨主城区的区位优势,顿珠金融产业园将成为拉萨市金融业提升发展的载体地区。鼓励支持本市现有金融机构做大做强,积极引进全国性商业银行和主要保险、证券、基金、担保、投资公司在拉萨市设立分支机构,构建多元化、多层次金融服务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北京、江苏等地优质高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的研发优势,不断加大公共服务平台投入,积极引导国内外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科技型公司的研发分支机构入驻拉萨市,着力建设一批面向制药、食饮品加工、新能源、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等产业的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联盟,大力推动应用研究、技术研发、生产过程改良研发、研发外包等研发服务业发展,为优化拉萨市工业产业结构、提升产品技术水平打下坚实基础。

(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1、构建公共技术服务体系

围绕拉萨净土健康等重点发展产业,找准产业技术创新链的关键环节,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共性加工、检验检测、试验验证、模板制作等技术服务,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推进产业提档升级。健全农牧区科技服务体系。凝聚和整合科技力量,组建科技服务队伍,以定点、巡回、技术承包等形式,为农牧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科技服务,推广增收效果好的新品种、新技术和科技创新成果。强化农牧区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综合服务机构建设,组建农业科技扶贫队伍,提升科技特派员带动和服务能力。推行“互联网+现代农业”,开展农业物联网建设,推进农业大数据工程,提升农业信息服务,构建组织服务、农畜产品购销、订单式服务形式。

2、加强成果转移转化服务

提升技术转移机构的市场化运作能力,支持服务机构和企业之间探索新型技术转移合作模式,解决技术转移过程中技术定价和知识产权共享与保护等问题。加强技术转移机构的专业化、特色化功能和增值服务能力,强化产学研合作过程中的技术成果中试熟化服务。提高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经营能力。加强技术转移信息服务平台、技术合同网上登记系统和技术合同网上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提高定价服务、技术产权交易信息服务能力。支持知识产权交易机构加强交易平台建设,开展专利检索、交易、培训等服务。加强技术、知识产权等要素市场建设,优化成果转移转化环境。

3、强化创新创业服务

培育和支持创新创业服务新业态的发展,推动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的孵化器建设。大力推广“孵化加创投”的孵化模式,提升创业成功率和孵化器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孵化器,搭建专业化服务体系,积极为来藏的创业者和高端人才提供创业服务,发现、遴选和培育具有前瞻性、成长性、带动性的“源头”企业。扩大科技企业加速器试点,整合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加大与专业科技服务机构的合作,为高成长企业做大做强提供资本、人才、市场等深层次服务。建设小微企业两创示范城市,打造中西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高地,重点建设20-30家创新创业基地,30-50家众创空间,为拉萨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营造“空间足、服务精、负担轻、门槛低、特色强”的良好发展环境。

 4、促进科技金融服务

进一步推动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集中力量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和高成长企业群体,为轻资产的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支持。推动科技金融业务创新,定制开发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信用保险质押等科技金融产品,探索科技贷款担保、科技保险、产权交易与股权交易等新模式。推动和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为不同业态、不同成长阶段企业的不同融资需求提供包括天使投资、贷款担保、科技保险、投行券商业务等在内的差异化服务,促进科技与金融资本的对接。加强科技金融风险评估,开发科技金融机构风险预警和分析系统,为科技金融项目风险控制提供技术支撑,防范和化解科技金融业风险。

(五)生态拉萨科技支撑工程

1、建设生态屏障

实施“绿色拉萨”科技行动,在实施拉萨周边和南北山绿化、城市交通道路绿化、拉萨河流域综合治理、国道省道绿化、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等“绿色拉萨”建设工程,基本形成首府城市绿色生态走廊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有序推进区域生态屏障建设,加大拉萨河源头、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防沙固沙、农田防护林及湿地的建设力度,加快水土流失治理,恢复天然林草植被,保护生物多样性,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净化与调节功能。加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实施尼木国家森林公园、林周热振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建设项目。

2、发展绿色经济

通过发展净土健康产业,从转变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入手,发展有利于水土保持,有利于生物保护,有利于生态恢复的环境友好型产业,减少面源污染、控制点源污染。促进节能减排,发展新能源汽车,大力实施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淘汰落后产能,支持重点企业技术改造,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工矿企业固体废弃物的集中处置和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城镇垃圾填埋场、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设施和危险废弃物处理场建设,改扩建曲水垃圾填埋场,建成林周、尼木垃圾填埋场。

3、加强环境保护

实施“碧水蓝天”行动,依法规范用水制度,逐步推行江河、地下水取用许可制度。实行严格的排污许可制度,加强污水治理与排放监控,对污水实行区域集中规模化处理,建设柳梧新区污水处理厂。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和监测,建立饮用水水源安全预警制度,城市地表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保持100%,拉萨河总体水质维持Ⅲ类标准。严格控制工矿企业废气排放总量,积极推进太阳能、生物能和新能源使用,加强堆场扬尘污染、餐饮业油烟污染以及噪声扰民的环境监管和整治。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达到80%,机动车尾气达标排放率达到90%,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保持98%以上。

(六)科技与文化融合工程

1、加强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和开发利用

重点针对文物、典籍、藏传佛教、民俗等各类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需求,研究突破文化资源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数字文化资源公益服务与商业运营并行互惠的运行模式,整合各类文化机构传统文化资源,开展文化资源数字化公共服务与社会化运营服务示范。开展文物保存、无损检测及保护技术研究,加强高新技术与传统工艺结合的文物保护与修复方法研究,提高文物保护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2、打造藏文化创意产业

推进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的有机融合,重点培育和发展具有智力密集、附加值高、空间占用少、能源消耗低等特点的文化创意产业。按照“文化创意——龙头企业——产业聚集——文化品牌”的发展模式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政府领导承担创意产业的公共宣传、政策咨询、推动专业化管理和人员培训、扩大商机及开拓国际市场五大任务。重点支持表演艺术、文学艺术、展览博物、特色民俗、媒体传播、数字传媒、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坚持高端设计、深度开发、包装营销、形象宣传,努力将《文成公主》大型实景演出开发培育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品牌、文化产品、文化龙头。

3、培育数字文化旅游新业态

加强虚拟现实技术的集成应用,促进虚拟会展、在线体验等新业态发展。加强文化信息资源互联互通,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等业态的深度融合。构建新型演艺文化传播服务平台,提升文化演出院线、票务网络、文化场馆、文化设施等文化流通环节效率。加强数字内容版权保护、内容集成、存储、分发及传输等技术攻关,创新基于版权的数字内容服务模式,促进数字内容服务新业态的形成和发展。完善文化产品产权评估、定价标准体系,构建基于网络的文化艺术品及版权交易、文化科技信息交流服务平台,促进文化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五、空间布局

(一)总体布局

总体构建“一核、一环、三片、多园”的产业空间发展格局。

一核:依托拉萨中心城区所形成的特色产业发展核心区,涵盖四个集中连片产业发展区——文化旅游区,包括拉萨老城区及中国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工贸物流区,包括拉萨经开区、堆龙德庆区;科贸金融区,包括柳梧新区和顿珠金融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区,包括教育城和东部城区。

一环:沿重点景区及主要交通道路所形成的市域旅游发展环线。

三片:主要指三片高原特色农牧产业发展片区。城郊都市农业片区,主要指以城关区为中心的城市近郊区,包括城关区、堆龙德县东嘎镇和乃琼镇、曲水县聂当乡和才纳乡、达孜县德庆镇;河谷农牧业片区,指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流域附近地区,包括林周县(除北部热振藏布支流部分镇外)、堆龙德庆区(除东嘎镇和乃琼镇以外)、曲水县(除聂当乡以外)、达孜县(除德庆镇以外)、尼木县、墨竹工卡县(除雪绒藏布支流部分乡镇外);高海拔草地畜牧业片区,主要包括当雄县、林周县北部热振藏布支流部分乡镇、墨竹工卡县北部雪绒藏布支流部分乡镇。

多园:主要指分布于特色产业核心区外围的多个重点特色产业园。包括空港产业园、达孜工业园、雅江工业园、才纳现代农业示范园、林周鹏博健康产业园等各区县重点特色产业园区

(二)产业布局

1、特色产业核心区

以拉萨市中心城区为核心,实施“中心集聚”发展策略,打造高原现代特色产业发展引擎区。加快发展老城区、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的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和文化创意核心区功能,打造文化旅游片区;重点培育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堆龙德庆工业园的工业经济、工业贸易和物流产业的经济驱动作用,打造工贸物流片区;充分推进柳梧新区的科技研发、信息技术、商贸金融等功能的科技引领作用,打造科贸金融片区。

(1)文化旅游区。依托老城区八廓街历史文化街区、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西藏博物馆等重点旅游景区和中国西藏文化旅游创意园区,以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标准为指导,着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业、宗教旅游业、文化休闲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民族手工业;联合城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优势,推进商务服务、特色餐饮、商贸服务、文化娱乐、公共休闲等现代旅游服务配套产业体系提升,打造拉萨市城市综合文化旅游休闲核心示范区。

(2)工贸物流区。依托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堆龙德庆工业园,大力发展高原绿色食(饮)品、藏医药、民族(手)工艺、新能源、新型建材等特色工业,打造全区的生态型工业经济枢纽;站位面向南亚开放的中心城市,发挥铁路、公路外向交通优势,建设拉萨铁路口岸,加快打造区域级保税物流园区,并积极推进拉萨-南亚产业合作园区的建设;发挥近城郊优势,加快打造羊达物流中心,联动区域级工业、物流基地,大力发展面向绿色食(饮)品、藏医药、新型建材等产业方向的专业型贸易批发业;积极推进跨境经济贸易合作区扩展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培育国际经贸平台,实现出口规模扩大和出口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提振外贸活力。

(3)科贸金融区。以打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目标,汇聚全区科技资源,着力发展以净土健康产业为方向的高原农牧科技、藏医药研发、高原生物技术等细分环节以及信息技术、新能源研发等高科技产业;依托新区建设及现有商业发展基础,发挥作为全区客运枢纽的区位优势,依托柳梧综合物流中心建设,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及现代商贸服务业,近期重点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园及南亚商贸城的加快建设;依托国家级高新区资源基础,积极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产业;紧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机遇,加强各产业“双创”孵化器建设,积极探索在区内设立科技孵化区,大力提升科技型企业数量。依托已入驻银行、证券、保险、投资等金融企业,加快顿珠金融产业园的开发建设,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

(4)公共服务区。依托拉萨教育城以及东部城区的市级行政中心、会展中心、博物馆等重点公共服务设施,集聚发展行政办公、教育培训、会议会展、文化服务等产业功能。依托优质中学、高等院校、职业技校等教育培训机构,积极发展人才服务、人才中介等第三方服务和科技研发、咨询服务等知识性服务业。通过集聚一部分政务服务功能,实现“一站式政务服务”,打造成为办公、教育、文化、会展、居住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公共服务片区。

2、旅游发展环线

依托主要交通网络资源,拉萨旅游发展环线,大力发展民俗文化旅游、观光体验游、宗教文化旅游、户外特种旅游、温泉养生游和节庆产业等业态。旅游环线将北部主要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尼木麻江琼穆岗嘎峰、当雄羊八井国家级地质公园、念青唐古拉冰川、纳木错国家公园、纳木错-念青唐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羌塘草原、林周热振国家森林公园、黑颈鹤自然保护区、白唇鹿自然保护区等)和南部主要人文生态资源(包括曲水俊巴渔村、尼木非遗文化体验区、堆龙觉木龙藏戏艺术、桑木村民俗表演、藏传佛教转世制度首创楚布寺、热振寺、直贡梯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娘热民俗风情园、曲贡遗址、次角林景区、大昭寺、八廓街、布达拉宫、宗角禄康、罗布林卡、自治区博物馆以及传统农耕文化、多民族文化等)串联起来,突破因资源分散、交通落后所带来的发展瓶颈,稳步推进拉萨现代国际旅游城市构建和“大美拉萨、幸福旅游”品牌建设步伐。

3、特色产业园

(1)空港产业园。依托空港枢纽优势,加快打造以国际中转、国际分拨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等功能为一体的航空口岸(保税)物流园区,做强航空物流产业,大幅提振国际化经贸往来规模;积极促进跨境经济贸易合作拓展区建设,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做大做强拉萨市出口贸易;产城融合,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休闲、居住、会展等现代城市配套服务业。

(2)达孜工业园。进一步发挥自治区级工业园区的基础优势,以打造全国有特色的高原特色产业示范区为目标,加快发展绿色食饮品加工业、民族手工业、藏医药、新能源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达孜净土健康产业品牌。依托近期工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基地、物流中心、创业家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扶持专业孵化器、加速器和小型专业园,建设特色产业基地,推进企业、产业服务资源专业化集聚,引领全市郊区县特色产业集群式创新发展。依托罗占、祖传、卓玛、优格仓、吞柏古、天威•英利、昊泰制氧、藏缘、春光、屋脊之宝、藏稞等龙头企业,培育国家级名优品牌,积极推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联合蔡公堂科技示范园建设,加快构建百淀-达孜专业物流中心。

(3)雅江工业园。以打造自治区级工业园区为目标,加快推进优势资源转换战略,大力发展绿色食饮品业、民族手工业、新型建材、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等产业。结合曲水“工业强县”战略、循环经济示范县建设和园区中小型企业孵化基地项目建设,优化提升园区企业综合发展环境和公共服务环境,全面推进园区净土产业发展和建筑建材产业转型升级以及资源循环利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壮大。

(4)才纳现代农业示范园。结合曲水“一区、四园、六基地”产业布局,加快推动科技农业、智慧农业、观光农业、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农业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一体化发展。积极发挥拉萨净土健康产业和现代农业排头兵作用,积极试验新型种养殖品种,打造一流科技观光旅游农业园区。依托周边雄色千年古刹和才纳乡小城镇民俗旅游观光区,促进净土健康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带动全市乃至自治区农业科技推广和观光休闲农业体验。

(5)林周鹏博健康产业园。做精做强以高原特色饮食品、特色农畜产品等为主的特色净土健康产品精深加工,树立品牌效应,强化产地标识系统构建。依托全国健康产业快速蓬勃发展机遇及拉林隧道等交通路网建设所带来的交通条件改善契机,积极在园内发展藏医药和生物产品生产加工相关产业。注重产业链条延伸,强化区域互动,积极依托柳梧新区生物医药技术与研发资源,共建高原生物健康产品研发平台,打造集“生产、制造、研发”于一体的产研互动基地。整合县域特色手工业资源,集群化发展特色手工业及加工制造产业,完善创新创业环境,鼓励农牧品参与创业,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远期依托新机场建设,积极与临空经济产业互动,构建”林周加工、林周转运、林周销售“的健康产品发展新格局。

4、特色农牧产业片区

(1)城郊都市农业片区。发挥城市近郊区交通和经济优势,依托中心城区近郊区县的都市农业发展环线,集中发展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设施农业、精准农业和科技农业,加快推进具有标准化、现代化、科技化的高原特色农牧业发展先行试验功能,打造国家西部地区现代农业高标准示范区;依托娘热风情园、夺底沟、桑木村、古荣乡、香雄花寨等城郊民俗文化及生态农业资源,大力发展城郊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产业,打造以藏族民俗文化为主的农牧业休闲观光旅游集中区。

(2)河谷农牧业片区。依托雅鲁藏布江和拉萨河流域优质农耕资源,着力发展以优质青稞、油菜、特色经济作物、藏药材种植及特色畜牧养殖为主的高标准、规模化现代农牧业,加快推进农牧民标准化农业技能培训和以藏族农耕文化体验为主的农业休闲观光产业发展,打造青稞高标准农田核心主产基地、特色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种养殖基地连绵区、精品农牧休闲观光旅游带。

(3)高海拔草地畜牧业片区。依托林周县、当雄县、墨竹工卡县草原生态、畜牧原种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优质牦牛、半细毛羊养殖为主的草地畜牧业和饲草种植业,大力推动草畜一体化发展体系建设,打造拉萨市现代化牦牛养殖基地、草畜牧业重点发展区以及草畜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加强天然草场保护、水源涵养等农牧业生态保护工作,适度发展天然草场旅游业、农牧业自然生态观光旅游业,打造农牧业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农牧业生态旅游重点区。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调

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建设创新型拉萨的战略高度增强发展科学技术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以科技引领未来发展的理念,明确拉萨创新驱动科技发展的鲜明导向,把《规划》落实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重中之重,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抓好本规划的组织实施。成立拉萨市“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实施本规划,积极加强与有关部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企业及社会团体的统筹协调与交流合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规划的落实。并将本规划的组织实施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主要领导干部科技进步责任考核制度,使规划中各项科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对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的重大决策进行论证和咨询。

(二)加大资金支持,拓宽投入渠道

尊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拉萨市“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对全市科技资源配置的导向性,以市财政投入为主导,不断完善科技投入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提高科技投入的效率。根据市级财政的增长情况逐年扩大创新资金的规模,把科技投入作为预算保障的重点,财政科技投入增幅应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在现有专项资金中,围绕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需要,重点支持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产业关键核心技术与瓶颈技术攻关和创新能力提升,并加强各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进一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通过科技项目支持和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的落实,引导企业、金融、保险等方面的资金投向科技创新。加强对科技投入各项机制的管理,对科技经费投向、使用效果进行科学评估,确保公正、公开、规范、高效。

(三)深化体制改革,破除机制障碍

立足拉萨科技发展实际,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破除机制障碍,为拉萨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着力推动拉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完善落实政策措施,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研发组织和成果应用的主体,增强企业创新的内生动力,打通经济与科技间的通道。深化高校及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加强与对口支援所在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支持重点学科和实验室建设,加强基础科学研究,鼓励科研人员创办各类企业,成立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行业技术创新平台,提高科研院所和高校服务经济社会的创新能力,促进创新主体各展所长、协同创新。进一步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统筹协调的科技宏观决策体系,建立科学高效、公平竞争的科技项目和经费管理体制,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

(四)完善激励机制,加大奖励力度

完善科技奖励体系。进一步完善市级科技奖励体系,适当提高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和产学研合作奖的比例,加大对拉萨科技创新有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奖励力度。探索设立市企业家创新创业奖,奖励在创新创业大潮中创新有策、创业有方、成效显著的企业家。建立企业奖补机制。设立创新型企业奖补专项,促转型、稳增长扶持,以资金奖励、补助的形式引导拉萨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增量扩产、技改创新和市场开拓。加大成果转化奖励。积极推动职务发明成果转移转化,职务发明成果转让不低于50%的收益可以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依托第三方协会等社会组织,通过社会力量设奖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和机构进行奖励。

(五)创新援藏机制,促进协同创新

围绕援藏工作大局,转变科技援助思路,纵深推动与对口援助省市间的合作,大力提升拉萨科技创新水平和科技服务能力。加快吸引援助省市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业在拉萨推广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在拉萨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的,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等优惠,并重点支持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在拉萨合作开展研究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大力支持援助省市的科技人员在拉萨创办企业,或以高新技术成果入股的形式创办科技型企业,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和税收减免等优惠。积极引进援助省市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从事跨地区的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科技评估等专业化服务。主动对接援助省市的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制度,鼓励和支持拉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试制品和首次投向市场的产品,并具有较大市场潜力需要重点扶持的,列入援助省市政府采购目录。

(六)加强科技普及,营造创新氛围

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弘扬科学精神,营造良好氛围。创新科普工作机制,建立政府、科协、职能部门、高校、研究机构多位一体的协调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科普工作层次。加大科普工作投入力度,确保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比例,鼓励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多元化投入机制。继续推进以农牧民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为主的基层科技服务队伍建设工作,完善多层次的农牧业科研、技术应用与推广体系,结合各类农牧项目的实施,加强农牧业新技术的培训、示范和推广。以科技馆、科普活动站、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乡(村)和科普示范户为载体,在全社会广泛宣传科学知识,培育创新文化,营造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氛围。

责任编辑:左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新闻